• 当前位置:商会工作>>商会视频

[经济半小时]见证入世十年——纺织篇(四)

文档日期:2011年12月12日 | 作者:信息部 | 文档来源: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

 

  【解说】虞剑芬从事纺织行业已经将近20年时间了,她的工厂专门为国外品牌做代工,加入世贸组织后,虞剑芬拿到了很多外贸订单,但是每接到一个新的客户,按照惯例,他们都会委托第三方来工厂进行检查、备案,以确保从这里生产出来的产品,能够经受住客户所在国家的反倾销调查。
  【同期】上海塔汇针织厂厂长 虞剑芬 
  实际上也是做贸易壁垒的一种方法,(但)从某种程度上呢,工厂觉得很认证做好环境卫生,认证做好劳动保护,在某种程度上也不是坏事。
  【解说】国外客户查厂的有些条件虽然近乎苛刻,但是在虞剑芬看来,也在一定程度上,促使自己的工厂提升了管理水平,自己也从中获益接到了越来越多的加工订单。但是在订单纷至沓来的同时,有一个隐痛总是在虞剑芬的心头挥之不去。-------在工厂的车间里,工人们正在赶制欧洲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订单。这里是包装前的最后一道工序-----为产品加上价签,价签上标注,这件产品在欧洲的超市售价为15欧元。让虞剑芬苦恼的是,客户支付给自己的只有5.4美金。
  【同期】上海塔汇针织厂厂长 虞剑芬 
  合下来也就是30块多一点人民币,但是要包括就是所有的衣服、毛纱、辅料还有包括叫箱子、商检费还有进仓费,就是我们集装箱进去的费,所有的费用都包括在内。
  【解说】计算下来,这样一件产品,虞剑芬能拿到的利润还不到1块钱人民币。为什么赚不到更高的利润?成为了许多纺织品出口企业亟待突破的难题。
  【同期】江苏晨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尹国新 
  中国现在的人力成本也好、资源成本也好,原副材料也好,已经到了这个地步,完全靠价格竞争已经没有生存的机会了。
  【解说】近年来,国内原材料成本、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,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,纺织品服装行业的传统优势在逐步丧失;而在国外,一方面我们的主要出口市场-----美国和欧洲,接连受到金融危机、债务危机的影响,消费能力迅速减弱,另一方面,在东南亚,越南、孟加拉、柬埔寨等国家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步显现。面对这种内外夹击的局面,中国的纺织品服装企业在如何应对呢?
  【解说】在虞剑芬工厂的编织车间,一台台全自动的机器正在迅速运转。2008年,金融危机来袭,就在很多企业面临亏损、甚至倒闭的局面时,虞剑芬斥资2800万购置了这些新机器。
  【同期】上海塔汇针织厂厂长 虞剑芬 
  本来一台机的话,一天一个人摇,十件衣服了不起了,现在一台机器多的话能做二十几件。一个人现在目前能看六台机。如果设备不改制,不提高生产力的话,这个工厂是没办法开下去。
  【解说】同样是民营的服装加工企业,尹国新除了让工厂的设备更新换代,还专门从法国聘请了设计师,组建了一支设计研发队伍,这意味着,尹国新不愿在单纯做OEM赚取最多10%的加工费,而是将目光放在了附加值更高的新面料、新款式的开发上。事实上,一旦这里出炉的新样品被客户采纳,那么尹国新的利润空间就会至少增加到30%。(转场)
  【解说】上海丝绸在入世之前,是上海最大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公司,手中握有大量的出口配额。但是入世后,配额取消了,公司的垄断地位随之消失,真正成为了市场竞争中的主体。市场机制倒逼上海丝绸在一步步的转型升级,最近几年,上海丝绸除了斥资上亿元,在山东、安徽等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工厂,而且在潜心培育自己的品牌。
  【同期】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伟民 
  加入世贸以后,所有的游戏规则都变掉了,那你这个企业以后还靠什么来生存?那我就觉得这个企业可能最终可能就是要靠品牌来生存了,做OEM(代工)利润只有5%,做了品牌之后,我跟你说,它的毛利50%,(但)做牌子是一个长年累月的,可能要一代人甚至要几代人的努力,这个可能。十家能成两家,其余是陪练,冠军只有一个。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