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当前位置:商会工作>>要闻

商务部发布《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》

文档日期:2004年11月16日 | 作者:翟嘉 | 文档来源: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

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

  一、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

  2004年,世界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,国际贸易加速回升,跨国直接投资重新趋于活跃,中国经济则延续了2003年快速增长的势头,继续保持较快增长。在国内外经济环境较为有利的背景下,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,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逼近2003年全年规模,达8285.5亿美元,同比增长36.7%;其中,出口4162.4亿美元,增长35.3%;进口4123.1亿美元,增长38.2%;累计贸易顺差39.3 亿美元。外贸运行呈现以下特点:

  (一)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,对外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

  前三季度,对外贸易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。除1月份增长18%外,其余月份增速均超过27%。9月当月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,达1066亿美元。随着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落实,国内投资需求有所降温,进口增幅逐步回落,累计贸易逆差在前4个月达到110亿美元的高点后,从5月份开始逐月减少,到9月份首次转为顺差。

  (二) 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幅增长,资源性产品进口明显增加

  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分别达到44%和54.3%,比总出口增幅高8.7和19个百分点,在总出口中的比重分别上升到54.1%和27.1%。手提电脑、手机和液晶显示器的出口额增长均在1倍以上;钢材和摩托车出口额增速分别达到118%和50.9%。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快速增长,纺织品、服装、家具、箱包出口额分别增长26.4%、19.4%、40%和23.2%。绝大部分初级产品出口数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,原油、成品油和煤分别下降25.8%、21%和6.9%;玉米、大米、食糖和生丝分别大幅下降82.4%、58.3%、45.7%和27.6%。国内短缺的资源性商品进口快速增长,铁矿砂、原油、成品油分别进口1.5亿吨、9031万吨和2780万吨,分别增长36.6%、34.4%和28.6%。但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显现,二季度开始一些商品进口增长减缓,大豆、钢坯和钢材的进口量从一季度分别增长39.2%、139.8%和17.5%,转为前三季度下降21.2%、11.2%和15.2%。

  (三)进、出口商品价格攀升,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

  进、出口商品价格出现较大上涨。原油、成品油、铁矿砂、铜材和钢材进口均价分别上升了20.2%、12.6%、107.9%、40.8%和25.3%;粮食、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进口均价分别上升了7.2%、46.5%和19.4%。出口商品中,焦炭及半焦炭、煤和钢材出口均价分别上升169.8%、42.6%和30.6%,玉米、大米、生丝和食糖出口均价分别上升33.4%、30.4%、27.1%和10.7%,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、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的出口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,涨幅分别为21.9%和18.8%。

  (四)加工贸易增速加快,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私营企业是增长的主要动力

  加工贸易进出口3879.2亿美元,增长36.9%,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了2.9个百分点,其中加工贸易出口2288.1亿美元,增长35.9%;进口1591.1亿美元,增长38.5%。一般贸易进出口3586.4亿美元,增长33.8%,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了5.6个百分点。随着吸引外资的较快增长,外商作为投资的设备和物品进口增速加快,一季度为40.8%,上半年上升到50.8%,前三季度达52.4%。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私营企业仍是拉动进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,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4729.3亿美元,增长43%,进出口增量占总增量的63.9%;集体私营企业进出口额1144.5亿美元,增长68.7%,进出口增量占总增量的21%。

  (五)对主要市场进出口全面增长,主要贸易伙伴位次发生变化

 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速均保持在26%以上。其中,与韩国、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双边贸易增幅分别高达46.7%、50.3%和56.2%。前三大贸易伙伴欧盟、美国、日本在中国外贸总额中的比重合计为44.9%,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.5个百分点。欧盟东扩后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,双边贸易额达1280.2亿美元;美国以微弱优势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,双边贸易额1222.3亿美元,其中对美国出口885.1亿美元,美国仍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;与日本贸易额1217.8亿美元,其中自日本进口697.9亿美元,日本仍是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。

  (六)东部地区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,中西部部分省区市高速增长

 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、上海和浙江进出口规模均超过去年全年,分别达到1214亿美元、1178.5亿美元和617.2亿美元,分别增长54.9%、45.6%和39%;三省市进出口合计达3010亿美元,占全国的36.3%,比去年全年提高了2.5个百分点。广东省外贸总额2537.2亿美元,增长26.4%。中西部地区共有12个省区市进出口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,其中山西、贵州、海南、青海和重庆对外贸易高速增长,增速均在50%以上。

  二、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

  (一)宏观调控为对外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

  2004年以来,针对经济生活中的一些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,党中央、国务院及时做出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,综合运用经济、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,及时进行调控,使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得到缓解,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,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、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,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,为对外贸易的持续较快增长奠定了基础。

  (二)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拉动进口需求大幅增加

  前三季度,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.5%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.7%,均保持在较高水平。国民经济特别是投资的快速增长拉动了进口增长,能源、原材料和机械设备进口需求快速增加。前三季度进口的95%以上都是资本品和中间产品,初级产品进口增幅接近60%,集成电路、金属加工机床等的进口增速也高于全国整体水平。

  (三)世界经济加快复苏扩大了出口增长的空间

  美国经济一、二季度分别增长4.5%和2.8%;日本经济连续9个季度保持增长;欧元区经济上半年增长0.4%,为近3年来最快增速;俄罗斯、印度、新加坡等国经济一季度增速更高达7%以上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预测,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%左右。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带动跨国投资和国际贸易增长,世界贸易组织最近预测,2004年国际贸易将增长8.5%;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04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将增长10%左右。前三季度,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487亿美元,增长21%,有力带动了外贸发展。

  (四)体制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为外贸发展提供了动力

  一是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使出口欠退税问题基本解决,出口企业资金状况明显改善。截至9月底,全国累计出口退税3351亿元,增长147%,其中老账清退2000亿元,基本完成清退计划。二是从2004年7月1日起,中国全面实行外贸经营权登记制,进一步释放了民营企业、股份制企业发展外贸的活力。三是国家和地方鼓励外贸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,政策效果明显。四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新的进展,进出口a环境得到改善。

  根据目前国内外形势发展和中国对外贸易的走势判断,预计2004年全年对外贸易总额将突破万亿美元,达到11000亿美元,增长30%左右,贸易顺差100亿美元左右。进出口总额、出口额的世界排名均有望提升一位,达到第三位,进口继续保持世界第三位。

  三、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

  2005年,国际国内形势总体上仍具备支撑外贸发展的基本条件,但发展环境会比2004年趋紧。

  第一,世界经济将继续增长,但增幅可能较2004年有所减缓。由于原油价格居高不下,全球通胀压力趋升,美联储加息可能影响经济增长步伐,欧元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欧元坚挺和内需增长势头较弱,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可能略有放慢,预计2005年世界经济增速较 2004年减缓。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,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由2004年的5%左右降至4.3%,稍低于原先的预测。总体看来,尽管2005年世界经济增速低于2004年,但4%左右的增幅仍属增长较快的年份,中国对外贸易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。

  第二,国际投资趋于活跃,世界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势头有望保持。2004年上半年,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先行指标??全球跨国并购金额增长了3%,这是2001年以来该指标的第一次上升,扭转了国际直接投资连续三年不断下降的趋势。预计2005年跨国投资活动将更趋活跃,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能力和拓展市场的势头不减,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,外商直接投资带动贸易增长的效应仍将持续。

  第三,中国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。2005年国民经济仍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,经济自主增长能力进一步增强,2004年宏观调控的成果和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,都为继续抓住战略机遇期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  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仍具备稳定增长的基本条件,但影响发展的一些因素还不能忽视。主要表现在:

  (一)世界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不稳。一是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加大了经济运行风险。二是美国新一轮经济复苏缺乏强力支撑。尽管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显示美国经济已经复苏,但像20世纪90年代信息产业那样的强力支撑点尚未出现。三是欧美迫于通胀压力开始考虑采取紧缩政策。在上半年物价水平逐月攀升的压力下,美联储已启动新一轮加息周期。欧元区物价水平也在上涨。四是主要经济体财政失衡。美国2004财年413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创历史新高,欧元区半数成员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超过了欧盟统一标准。此外,地区局势紧张和恐怖主义活动不断,也将对世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。

  (二)贸易摩擦问题将更为突出。目前,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,贸易摩擦数量居高不下,摩擦的形式日趋多样化。2004年前三季度,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发起反倾销、反补贴、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46起,涉案金额11.1亿美元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遭遇反补贴调查,而且保障措施涉案金额成倍增长。美国关于进口产品侵权的337调查有7起涉及中国出口产品,涉案产品品种和金额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。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花样翻新,劳工标准问题已成为导致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。从目前的趋势看,2005年国际贸易保护有可能更为严重,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限制措施将继续增加。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,中国纺织品出口遇到的摩擦可能进一步增加。

  (三)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落实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。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我国2004年出口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,但地方分担超基数出口退税部分的压力将会在2005年集中显现出来。由于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、地方政府负担超基数部分出口退税的财政能力差异较大,尤其是一些中西部地区的财力相对不足,使得及时足额退税存在一定困难。同时,新的出口退税机制将带来出口增长越快、地方政府负担越重的问题,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不鼓励异地收购出口、对流通类出口企业的设立进行限制的现象,这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资源的市场化配置,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。

  此外,能源、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,煤电油运供应继续紧张,以及2004年基数较高等因素,也使得2005年外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。

  初步预计,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速将低于2004年,但仍有望保持15%左右的较快增长。

相关文章